7亿建中学财政收入不足2亿 绿化管网花8千万

(镇安中学/视频截图)

一个刚脱帽不久的深度贫困县,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,却投资7个亿建豪华中学。

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豪华中学,背后颇多令人质疑之处。4层喷泉水景、削掉真山建的假山瀑布群、超标的校领导办公用房……校园内比较显眼的,多是些与教学无关的设施。

豪华工程之下,是真的在重视教育吗?目前商洛市政府已关注到该事件,并成立了调查组。

穷县富教

此前云南省绿春县花了2个亿建高中,江西省铜鼓县高中教育全免费,“穷县富教”并非个例。

不过,陕西省镇安县新建的镇安中学,却因校园建设过于豪华而引发质疑。

进入校园,是一座4层喷泉水景,1.5米高的校训大理石碑位于喷泉尽头,光这块从西安拉来的校训石碑,就花费了五六万元。

另外,假山瀑布水景花费200余万元,并为此削掉了部分真山。全校附属工程绿化带、管网共计花费8000余万元……

总投资不菲可想而知,镇安县为建镇安中学花了7.1亿元,并由此债台高筑。据新华视点调查,镇安县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,镇安县需连续12年、每年至少偿还5000余万元贷款

镇安中学还建了总面积1.4万平方米的学校餐厅,但据媒体实地探访,有学生表示消费更高,以前一天吃饭20元,现在得30元。

针对各地建校存在的豪华倾向,教育部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《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》,提出要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,不得搞豪华装修。
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“穷县富教”反映了地方政府“教育为先”的政绩观,现象本身无可厚非,问题只在于财政资源使用是否注意量力而行、合理配置
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贫困地区使用经费要根据当地的情况,前提条件是要基本条件合格,如果真没有达标,投入钱是必要的。不过镇安中学此例不是一个达标的问题,而是一个用钱不当的问题。

储朝晖指出,“穷县富教”现象主要的原因,是不少贫困县都希望办一所当地最好的学校。不过,豪华校舍是一种外延式的理解,而不是内涵的理解,表面好像是在重视教育,其实是把教育当作一颗被挪动的棋子

资金分配

教育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,贫困地区更需要把钱花到刀刃上。

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印发《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》,明确严禁形象工程,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。

储朝晖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资金使用的三条原则:第一,需求,根据当地所有就读学生的需求,而不是少数人的需求;第二,绩效,资金使用后效果怎么样,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充分利用经费提高效益;第三,程序规范

镇安县县长贾建刚在回应新京报的采访中称,新建镇安中学项目的立项和筹资方式均符合政策规定,所有手续齐全。

储朝晖指出,不少学校手续齐全,程序是规范的,但是从绩效、需求这两个角度来说有问题。需求非理性,没有以当地的真实需求为依据,就是依据不充分。绩效更加看重外在的形象,而不是以内在的教学质量为导向,这是问题所在。

况且,贫困地区地方财政有限,往往比较依赖国家财政发展教育。使用国家经费的核心是保证资金分配公平,并在验收过程中加强社会监督。

据新华视点报道,作为2019年5月摘帽的深度贫困县,2019年镇安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.78亿元,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。

云南绿春县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.5亿元,2个亿的巨款是几年来争取中央、省、州各级的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等累积而来的。

我国基础教育财政由中央、省、市和县(区)四级政府共同负担,以县(区)为主,强化省级财政统筹,对不发达地区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,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得以推进。

檀传宝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,教育经费尤其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,既有体制保证(如县人大的充分讨论、监督),也有财政政策、教育政策的具体要求,问题在于地方主要领导人、决策层是否按照制度、规章认真、严格、创造性地执行

师资建设

在硬件建设中投入过多,让贫困地区本就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,而且挤占了其他教育投入。

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,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更应该重视教育投入的细节,即投到什么地方、重点放在哪里。

首先,兼顾补缺和公平的原则,贫困地区应该把资金更多投入到乡镇、村小,而非在县城里花好几亿盖个美轮美奂的校园。

其次,投入的重点应该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,即资金应该花在教师培训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上

镇安中学部分教师反映,在硬件改善的同时,学校师资力量等软件并未得到明显提升。

同样是教育建设,云南大山里的华坪女子高中,靠着一百万捐款,师生合力严抓教育质量,今年全校159人高考150人都上了本科。

苦于地缘劣势,贫困地区的师资还在流失,与经济发达城市日渐扎堆的清北名校毕业生形成鲜明对比。校舍等硬件建设是一时的,师资等软件建设才事关“穷县富教”模式的可持续发展。

檀传宝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,贫困地区在教育投入上,的确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问题,但是板子只打在地方可能有失公允。

因为即便把现有有限资金全部投入到师资建设上,也未必能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师资状况、保证贫困地区师资不外流。

檀传宝认为,师资外流的问题,根本上还是社会问题。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解决,师资外流的问题势必难以解决。

中央政府除了加大力度实现发展的平衡这一目标外,还应加大转移支付等政策力度,以保证去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明显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,一些发达国家过去对欠发达地区采取的“优先投入”法规、政策经验,就值得我们借鉴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